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反季节龙眼花果发育调控技术由反季节控梢技术、催花技术、杀梢技术、调花技术、果实负载调控技术集成,达到反季节生产龙眼的目的。
龙眼是我国传统的热带亚热带经济果树,通过氯酸钾催花可实现周年生产,由于其药食同补和美好的寓意一直深受消费者喜爱,越冬反季节龙眼因上市季节优势更具市场竞争力。由于越冬反季节龙眼对温度要求极其严苛,气温低于7℃超过3天则会造成绝收,导致了整个华南地区只有海南可以进行越冬反季节龙眼生产。海南现有龙眼种植面积12万亩,其中70%以上为越冬反季节龙眼,一般在5月底至9月上旬进行催花,11月底至五一前上市,弥补了鲜果市场的空档期,其品质与正造相当,且冬春季不是虫害高发期农药施用量少,价格高达正造龙眼果的3倍,产值达4.5万元/亩,在热带高效特色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在反季节龙眼的成花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不适及树体自身营养积累不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容易导致催花失败,反季节龙眼成败的关键在是否能催出高质量整齐的花序。龙眼成花质量不佳、花序发育不良是龙眼产量不稳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着反季节龙眼产业的发展。针对催花对树体的要求,项目申请人研究发现成熟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达到50.93mg/g的树易催花成功,成熟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在37.40mg/g以下的反季节龙眼难以成花。如何快速调节树体达到顶芽休眠,新叶老熟,成熟叶片碳水化合物储备达标是目前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难题。多年研究发现通过化学药剂喷施,可使处于休眠的芽继续保持休眠,正在萌发的芽重新进入休眠,已经完全伸展的黄绿色叶片快速转绿成熟,顶芽萌发小叶全部脱落,这为随后的统一催花准备了前期条件,目前该药剂配方正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顶芽进入蟹眼期且萌动率高只是催花成功的一半,足够量的雌花才是产量的保证。龙眼在花朵孕育前期均为两性花,花朵器官分化期因简化,有些雌性器官发育到胚珠形成阶段,此后雌性器官发育停顿,成为仅留雌蕊痕迹的雄花;有些雄蕊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至花粉四分体时发育停顿,从而成为雄蕊发育不完全的雌花;还有些花因为营养供给不足等原因而败育成为中性花。如何孕育高质量的雌花是保证龙眼坐果的先决条件,项目申请人多年研究发现由几种化学药剂混合喷施可调节雌花比例,提高雌花质量的效果,目前该技术配方还处于保密阶段。
正常情况下,龙眼坐果力极强,素有“爱果不惜树”之印象。过量的负载量会导致树体状况下降,同时由于果量大还会导致单果重下降、品质低,因此幼果期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来进行疏果。项目申请人获批的国家发明专利:一种龙眼疏果剂(ZL.3)可有效的调节龙眼幼果期果实的负载。而在果实发育中期,需要保果措施来保证龙眼产量,保果药剂的筛选已经进入实践阶段,未来可形成产品。在劳动力成本飞涨的今天,用化控代替人工投入将是果树业最有潜力的未来发展方向
项目申请人多年从事反季节龙眼生产技术研究,对龙眼的催花技术已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手段,在海南组织了一大批反季节龙眼从业者建立了反季节龙眼生产技术交流群,熟知海南各区县龙眼产业现状。于年受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委托承担了《海南名牌农产品标准龙眼》的起草工作,该标准于年正式颁布实施。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本技术已在海南岛西部区域示范园推广,在白沙、东方和乐东最先开始实施。
(三)提质增效情况
海南现有龙眼12万亩,其中超过8万亩以反季节龙眼生产,反季节龙眼保果技术的推广将极大地提高现有产量及果穗外观,按8万亩反季节龙眼亩产提高kg(原亩产kg/亩)、价格提高2元/kg(原价格30元/kg),预估可增收10亿。
(四)技术获奖情况。
无
二、技术要点
(一)反季节控梢技术
1-2月份,正造龙眼花芽萌动时,人工摘除所有花芽。5月底-9月选择正造人为未挂果的龙眼树,在70%枝梢生长阶段性停滞时喷施药剂进行控梢。
控梢药剂为:杀梢素、乙烯利、多效唑兑水喷树冠。
约7-10d后枝梢小叶脱落>90%、新叶老熟>90%、顶芽休眠达到%即标志着控梢成功。
(二)催花技术
控梢7-10d后撒施氯酸钾催花,采用每米树冠投影直径撒施氯酸钾g,撒施范围在滴水线内1m的环形带,淋透水至氯酸钾全部溶解,每两天适度土壤喷灌水一次。成花率>60%即标志着催花成功。
(三)杀梢技术
氯酸钾撒施7d后喷杀梢药:杀梢素、乙烯利、氯酸钾、多效唑兑水喷树冠防冲梢。
(四)调花技术
在反季节花芽抽生6cm左右时,顶芽进入蟹眼期进行调花。
调花药剂为乙烯利辅以甘露醇硼和氨基酸喷施树冠提高雌花数量。
(五)果实负载调控技术
反季节龙眼果实液态胚乳期喷施20mg/L的赤霉素或0.01%复合型芸苔素或液态胚乳转固态时喷8-15mg/L的DA-6保果。
三、适宜区域
海南岛全岛范围均可推广。
四、注意事项
反季节控梢技术要注意施药时间及天气情况、催花技术要注意氯酸钾施用剂量、杀梢技术要注意对不同品种及不同冲梢长度采用不同的药剂剂量、调花技术要注意在蟹眼期施用、果实负载调控技术要注意不同时间选用不同的药剂。
五、技术依托单位
单位名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联系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hwwh.com/lywy/24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