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处暑?
处暑,即为“出暑”,字面意思就是处暑是暑气消退之时候,溽热的暑气至到这个时候才渐渐消退。8月23日前后进入处暑,这是隶属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依然暑
从处暑日的季节分布来看,在我国的国土上,秋的面积实现反超。不过,夏占据的是人口最稠密的区域,所以很多人还有“处暑依然暑”,的感触。历经漫漫长夏的人们,是多么希望暑热赶紧“隐退”啊!
范成大有诗云“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辞老境似潮来”。是把暑热当作了敌寇,但愿天气赶紧凉爽下来,为时光按下“快进键”,加速衰老也在所不惜。
谚有云:“处暑十八盆’。谓沐浴十八日也。”有的地方的土俗,要从处暑沐浴到白露。
不过按照现在的天气一天不止一盆,冲凉可能比吃饭还勤呢!尽管寒露之后渐渐秋高气爽了,但我们每天冲凉的习惯现在还在。
在北方,到了处暑,暑气消退,人们就需要开始琢磨换季换衣的事情了东汉《四民月令》:“处暑中,向秋节,浣故制新,作袷薄,以备始寒。
处暑前后冷空气要来了
处暑前,冷空气的人缘儿处暑前,冷空气无力攻陷高温区,处暑后的冷空气不再有“救星”的光环,因为清爽的天气渐渐成为主流。因此,处暑时的冷空气有着最好的人缘儿其次,当冬季雾霾盛行时,人们等风来,冷空气很有“群众基础
处暑之后,北方地区遭遇高温天气的概率非常低。高原地区无关处暑,几乎与高温无缘。总体而言,南方的高温陆续结束主力时段。但被些人称为8月“高温王”的重庆,依然可以热力四射。过了处皆,华由的气温不太敢嚣张地突破35℃这个高温门槛,但高温依然可以“微服私访因为气温在30-34℃,温度不低,湿度很大,“桑拿天”仍是家常便饭所以,不能绝对地以气温论英雄,单纯以气温来界定暑热之生消。
处暑我们可以吃什么?
记得南方的农谚说:“雨水甘蔗节节长,春分橄榄两头黄。谷雨青梅梅中香,小满枇杷已发黄。夏至杨梅红似火,大暑莲蓬水中扬。秋分菱角舞刀枪,霜降上山采黄柿。小雪龙眼荔枝配成双。仔细一看,原来也是把莲蓬和菱角归入一群水果当中。
她解释道,虽说是“秋分菱角舞刀枪”,那是熟透的菱角。对于菱角爱好者来说,夏天岂能错过鲜嫩的菱角呢?最早的,6月便可以尝鲜了。但一般来说,是立秋之后收嫩菱,处暑之后便渐渐地可以收老菱了。在湖北,有着“秋风起,七零八落”的民谚,是说:“菱角在农历七月成熟,八月脱落。”
在我们的观念之中,比菱角之味更美的,是采菱的情境。屈原诗云:涉江采菱,发扬荷些。美人既醉,朱颜酡些。”唯美的采菱情境,可能源自唯美的诗画,也可能源自邓丽君的《采红菱》实际上,采菱是一个又辛苦又磨人的活儿,菱角虽小,却是得之不易的水乡食材。
“我读温州”
欣赏完本期的节目音频,品读完文学作品后,您是否也蠢蠢欲动,想要为自己喜爱的作品“发声”呢?
“我读温州”版块是《朗读温州》栏目下的一个面向全社会朗读爱好者们的开放平台,如果你也热爱朗读,也希望为温州或自己“发声”,欢迎各位向《朗读温州》栏目踊跃投稿!
内容体现“温州”元素,音频节目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
以音频结合文稿(姓名、职业、照片、原文)的形式,发送至邮箱zbwzf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