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果实一般在7—9月份的高温、高湿条件下成熟采收,由于此时果实含水量大、糖份高,呼吸强度特别旺盛,采后的果实生理、生化变化剧烈,鲜果极易褐变变质,极不耐贮藏。在25℃的常温下,果实在1天内就开始褐变,5—6天果皮即已变褐,一周内全部变质腐烂。适宜的低温可以延长龙眼的贮藏期,同时采用一定的化学药剂处理并配以气调因素进行贮藏效果更好,贮藏40天仍色鲜质优,风味优良。龙眼的采收1龙眼果实成熟的标准当果皮由青色转为淡褐色或黄褐色,表面变的薄而平滑,绒毛脱落,果肉有坚硬变的柔软并富有弹性,生青味消失,果核有红色转为黑色(红核品种除外),15天左右即可采收。2龙眼果实采收要领1、采收应在晴天的早晨或傍晚进行,早晨应在露水干后为宜,不应在中午太阳光强烈、雨天、有台风时采收,因在此条件下采收的果实易变质和发生病害。2、采时不宜将果穗基部采的太深,应在果穗基部下l—2张复叶处用采果剪剪断,不要伤及树体。3、果实应轻采轻放,叠放整齐,装筐时,先在筐底放些叶片作垫衬。4、采摘下来的果实不能在烈日下晒,宜放在树荫下或送库房整理、包装。在包装前,应修齐果穗,坏果与破裂果要剔除,将果穗上的叶子保存下来,有利于贮藏。5、龙眼果实采收后装入塑料周转箱或板条箱内贮藏效果最好,每箱装12公斤左右,以便于运转和贮藏,装箱时要果穗朝外、果枝朝内,轻装轻放。采后应及时处理,最好当天采收、当天处理、当天入库贮藏。贮藏方法1、龙眼果实采后,预冷2—3天,对果实进行整理,剪除劣果、破果后,用2.5%新科源果蔬保鲜剂2号或用0.1%甲基托布津淋洗果穗以杀菌消毒,装入塑料周转箱内,然后入库,并调整库内的贮藏指标达到贮藏要求,其贮藏指标要求湿度85—95%、温度4—6℃。库内的气体指标以氧6—8%、二氧化碳4—6%较为适宜。2、选无病、无虫、无伤的果实在20℃以下的房中进行速冻前处理,然后用含3%柠檬酸、2%亚硫酸氢钠的溶液洗果,或用包聚型复方卵磷脂倍液洗果,稍晾干后,用0.04毫米厚的聚乙烯薄膜袋盛装,每袋克,封口,在-25℃下速冻,在-18℃下贮藏。速冻会引起裂果,一些果皮较薄、果肉较厚,含糖量较低、含水量较高的品种,裂果率较高,不适于速冻。速冻龙眼贮藏1年之久,基本上仍能保持新鲜龙眼的风味。贮藏病害的防治1低温冷害龙眼一般在5℃以下低温就可能发生冷害,果皮褐变并易染病腐烂。2气体伤害龙眼可行气调贮藏,但龙眼耐二氧化碳能力有限;若浓度超过10%,会造成二氧化碳中毒伤害,果肉中乙醇含量明显增加,风味品质改变。3霜疫霉病霜疫霉病是我国荔枝和龙眼上发生较严重的一种病害,在大田发病会造成大量落果,在贮藏运输期间发病则引起大量烂果,严重时烂果率达30%—80%。自幼果至成熟,果、果柄、果枝均可被害,病斑多发生在果蒂处,初期果皮表面出现不规则形褐色斑,病斑扩展极迅速,最后导致全果呈暗褐色直至黑色,果肉腐烂,有酒味和酸味,有褐色汁液流出。在潮湿情况下,果肉腐烂,病斑表面长出白色霉状物。防治方法①控制果园湿度,搞好田间卫生,结合喷药保护,减少病源。②在果实成熟前1个月喷25%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8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倍液等。③果实采收后用新科源保鲜剂2号进行防腐处理。4酸腐病龙眼果实采后病害主要是酸腐病。多发生于虫伤果和成熟果,是贮藏运输期间危害较大的病害。该病一般自果实蒂部开始发病,病斑呈褐色不规则小斑,以后逐渐扩大至全果变褐腐烂,果肉腐败酸臭,果皮变脆易裂,转为暗褐色,流出酸水,病部长出白色霉层(病菌孢子)。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及时防治龙眼病虫害。②采收装运时尽量避免损伤果实与果蒂,特别不宜用尖头剪刀采收。果穗的果柄剪平,以避免刺伤健果。③选果后立即用药液浸果。采后用新科源保鲜剂2号、新科源保鲜剂3号、甲基托布津、苯甲酸钠、双胍盐等处理都有较好的防腐保鲜作用。
赞赏
长按白癜风怎么会得白癜风怎么会得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hwwh.com/lyfb/10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