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龙眼 >> 龙眼营养 >> 正文

海陆丰公平龙眼树下村风情民史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7-9-6 11:56:49

公平镇联和龙眼树下村

该村位于公平镇北部,距离镇政府14公里,相邻自然村:东至陂下村,南至庵前村,西至杨洞村,北至杨角輋村。

该村有许多天然长成的高大龙眼树,取名龙眼树下村。

龙眼树下村隶属于海丰县公平镇联和行政村。清朝,属海丰县石塘都西坑约。民国,属海丰县公平区公所平北乡。中华人民共国和成立后,属西坑乡。年,属海丰县国营西坑林场联和作业区。年,属海丰县西坑林场联和大队,年属西坑乡联和管区,年,属海丰县西坑乡联和村委会,年,属公平镇联和行政村至今。

该村始建于清康熙41年(年),由一支戴姓人从西坑磜仔迁移至此地居住而形成。

该村位于雄霸的五指嶂下,村子依地势走向而建。五指嶂山海拔在米左右,山上树木茂盛,山溪长流不息。

该村仅有一姓,戴姓。

戴姓,明隆庆2年(年)从福建迁移至海丰西坑磜仔,清康熙41年(年)从西坑磜仔迁移至本地。

该村世居民族为汉族,世居民系为客家民系,本村通用方言为客家方言。年未,户籍人口人。其中男性人。80岁以上15人,最年长者98岁,女性。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的人口有60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的人口有人;实际在村人口60人。农村留守儿童4人。

该村传统经营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番薯、花生、蔬菜、茶等。改革开放后,虽然说有部分村民外出省城、县城或乡镇务工或经商,但是,本村的传统经营没有改变。居民的收入由以前的纯农业收入,变成了现在的农业收入加工资性收入。特色农产品有:水稻、番薯茶叶及各种豆类。客家咸茶、粽粄是该村的传统美食。

年末,祖籍本村的香港、澳门的有30人。

年末,祖籍本村的华人华侨有人,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

S省道经过本村。年全村村道实现了水泥硬底,年通自来水,年通电,年通电话,8年通网络。

该村有一个篮球场,一个游泳池,有村公园,公园里有健身器材。村老人活动中心有乒乓球台及桌球,

该村现存宗祠有1座。

戴氏祖祠始建于清乾隆2年(年),重建于0年,占地面积平方米,是一间上三间下二廊土木结构的瓦房,至今仍作宗祠使用。

该村有一古老的神庙,叫“见龙宫”,祀奉“谭公仙圣”,“谭公仙圣宫”始建于年,重建于年。村民每年的正月十五及农历九月十五,齐聚宫前进行祭拜活动。

该村主要宗族活动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族人集中祖祠祭拜先祖。

该村的传说:年8月16日,海丰红色爆雨警报,惠东县高潭和海丰县西坑之间下了全省最高的雨量,.4毫米。公平镇西坑村洪水非常大,洪水从山上奔流而下,冲毁桥梁,卷走货车,冲塌房屋,引发山体滑坡。

公平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5级响应,依法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同时启动预案转移危险地区群众,组织强化巡堤查险和堤防守护,及时控制险情。

水灾过后,龙眼树下村一片狼藉,路,已经被洪水冲塌了,村民与外界失去了联系。村中所有的公共设施都被洪水冲坏了。村民面对灾后的村中情景,只能发出无奈的感慨。

该村有许多村民长期在外拼搏,他们身在异乡,情系桑梓。如今家乡惨遭天灾践踏,他们个个心急如焚。在这群人中,有一位叫戴少平的青年人,他一直以来对家乡公益事业非常关心。此刻此刻,外出打拼乡贤,首先就想到了他。少平不负众望,积极联系乡亲,自己带头捐款,其他乡贤也纷纷慷慨解囊,一时间,乡亲们在灾难面前抱成了团。灾后建设除了政府大力支持外,乡亲们也出了不少力。很快,灾后建设就取得明显的效果。

可喜的是,在此次百年一遇的大灾面前,龙眼树下村的村民发现,故乡是自己的根,这根让谁都无法挣脱。同时大家深深地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

自灾害以来,该村在政府及乡贤的大力支持下,已经投入了几百万元的建设,如今的龙眼树下村,已经被省立项建成森林公园,各项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根治白癜风的方法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hwwh.com/lyyy/73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龙眼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