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和“它”是绝配,赶走体内“寒湿瘀”,泡脚贴脚都可以。
进入冬季之后,有的人会有点手脚冰冷的感觉。我们都知道,“脚”位于身体的最下端,每到冬天,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凉”,甚至不乏很多朋友,睡一整晚双脚也还是冰凉。
中医认为,这主要是机体气血运行不畅,或者说,和经络不通有关。究其原因,其实都不外“寒、湿、瘀”三种原因。
寒湿引起双脚发凉比较好理解,因为都是阴邪,易伤阳气;而“瘀”,则主要是影响经络的气血运行,经络阻塞,气血周流不畅,从而双脚发冷。
而冬天气温下降,自然界的“寒气”更盛,所谓“同气相求”,体内的“寒湿瘀”三种邪气,也就顺势而旺。所以,每到冬天,正常人尚且有点手脚发凉,如果体内“寒湿瘀”比较重的人,那就更明显一些了。
如何赶走体内的“寒、湿、瘀”?
从中医理论来说,寒者温之、湿者燥之、瘀者散之。说起来很简单,但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多采用温阳散寒、苦温燥湿、行气活血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有一个不好的地方,那就是比较麻烦,也需要一定的中医基础才能“辨证施治”。
如果不懂得“辩证施治”怎么办?也无需担心,俗话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叶就是非常简简便易行的方法。据《本草备要》记载,艾叶的特性有:宣,理气血,燥,逐寒湿。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陈者尤良。
总的来说,有三个特点:
简便易行,不需要多少知识储备,也无需复杂的操作方法;只是将艾叶外用,相对来说更少负面影响;祛除“寒湿瘀”的效果也比较好,基本和“吃”没有什么差别;中医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艾叶是一种常见的野生植物,在农村野外随处可见,如果是城市人,干品的艾叶用来泡脚,效果更胜一筹。
艾叶怎么用?大致来说,可以分为如下两种:
1、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艾叶泡脚。也就是把艾叶熬水,待温度大致在40度左右时,双脚浸泡其中,以淹没脚背和脚踝为好,同时还可以按摩脚上的穴位。
当然,中医历来讲究“配伍”,艾叶泡脚也不例外,那么,“谁”是艾叶泡脚的最佳搭档呢?这就非生姜莫属了。
生姜也是一种非常普通的药食两用植物,更是我们常用的厨房佐料。其性味辛温,能入肺脾胃三经,最大的特点就是“走而不守”,也就是性善“走窜”。
这个特点,和艾叶搭配,更利于驱散体内的“寒湿瘀”三邪。用法也很简单,艾叶熬水时,切三五片生姜放在里面一起熬水即可。
因为艾叶熬出来的水,带有淡淡的清香,生姜也有辛辣之气,它们一起熬的水泡脚,既能散寒燥湿,更能通经活血,有助于经络畅通。
2、其次,把艾叶杵烂为绒,加上一些粘结物,一起贴在脚掌心,也是很不错的祛除“寒湿瘀”的方法。
如果自己动手制作的话,将艾叶用纱布包起来,再用木锤中等力度杵碎为绒。然后用龙眼肉、面粉、饭团之类的和艾绒充分拌匀,作成小饼状,贴在脚底涌泉穴即可。
当然,如果以上这些都嫌麻烦,也可以直接选用现成的“艾草贴”,用起来非常简便,效果是没有什么变化的。毕竟,艾叶、生姜这些东西,都是非常便宜的原料。
总之,冬天来了,气温越来越低,有手脚冰冷等习惯的朋友,可以试试艾叶养生,祛除体内“寒湿瘀”,身体也就更暖和、更健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