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
竹窗隨筆宗伯陸公壽九十七而嗜龍眼,龍眼遂價貴一方。又吾鄉一老叟,壽踰宗伯六載而嗜蒸豚。二老母,一嗜米飲,一嗜川椒,壽俱九十以上,旁觀者復效法之。又一老人,清晨服蜜湯一杯;儻其永壽,而諸蜂乏食矣!
嗟乎!攝生雖君子所不廢,而死生有命,聖謨洋洋。故夫子僅登古稀,豈其養生之無物?顏淵早夭三十,將無簞食以傷生?而有耄耋期頤,負販於道路者,曾饘粥之不繼者也。則知宗伯以積德延壽,龍眼何與焉!又況乎金仙氏之長生也。
①宗伯:官名。周代六卿之一,掌宗廟祭祀等事,即後世禮部之職。因亦稱禮部尚書為大宗伯或宗伯,禮部侍郎為少宗伯。(摘自《漢語大詞典》)
②陸公:陸樹聲,明朝末年之官員。字與吉,號平泉,華亭人。嘉靖己丑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累官禮部尚書。九十七歲病卒,追贈太子太保,諡文定。善飲茶,著有《茶寮記》、《煎茶七類》,又有《清暑筆談》等,收於《陸文定公集》。(參考《明史·列傳》、「佛學規範資料庫網站」)
③老叟:稱男性老人。叟,音「ㄙˇㄡsǒu」,老人。(摘自《漢語大詞典》)
④豚:音「ㄊㄨˊㄣtún」,小豬。亦泛指豬。(摘自《漢語大詞典》)
⑤川椒:落葉灌木,產於蜀中,又稱巴椒、蜀椒。果實光黑,肉厚皮皺,腹裡白,氣味辛辣,可作香料。(摘自《漢語大詞典》)
⑥聖謨洋洋:語出《書·伊訓》:「聖謨洋洋,嘉言孔彰。」「聖謨」,本謂聖人治天下的宏圖大略,猶稱聖訓。「謨」,音「模」,謀劃、謀慮。(摘自《漢語大詞典》)
⑦古稀:唐杜甫《曲江》詩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摘自《漢語大詞典》)
⑧顏淵:名回,字子淵,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有關顏淵的年齡,《論語講要·雍也第六》提到:「顏子之年,其說不一。劉氏正義云:史記仲尼弟子傳,顏回少孔子三十歲,年二十九,髮盡白,蚤死。未著卒之歲年。家語弟子解始云,三十二而死。王肅注,校其年,則顏回死時,孔子年六十一。李氏鍇尚史辨之云,顏子卒於伯魚之後。按譜,孔子七十而伯魚卒,是顏子之卒,當在孔子七十一之年。顏子少孔子三十歲,是享年四十有一矣。」(摘自《重編國語辭典》)
⑨將無:莫非。(摘自《漢語大詞典》)
⑩耄耋:音「冒跌」,猶高齡、高壽。古稱大約七十至九十歲的年紀。(摘自《漢語大詞典》)
⑾期頤:一百歲。語本《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注:「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摘自《漢語大詞典》)
⑿饘粥:稀飯。饘,音「沾」,泛指稀飯。(摘自《漢語大詞典》)
⒀金仙氏之長生也:語出《淨土往生傳》卷上,曇鸞大師原學仙術,後遇菩提流支,問支曰:「佛道有為長生乎,其能卻老為不死乎?」支笑而對曰:「長生不死吾佛道也,道家何有焉?」旋以《觀無量壽經》授之曰:「汝可誦此,則三界無復生,六道無長往,盈虛消長,禍福成敗,無得而眹(音「振」)其為壽也。有劫石焉,有河沙焉,河沙之數有極,壽量之數無期,此吾金仙氏之長生也。」(參考《大正藏》第五一冊之《淨土往生傳》卷上)
大宗伯,陆公树声,活到九十七岁的高寿,老先生平常爱吃龙眼,因此该地的龙眼特别贵。又我的家乡有一位老人,比陆宗伯还多六岁,而他平常爱吃蒸小猪。还有两位老大娘,一位爱喝米汤,一位喜食川椒,年岁都在九十以上;所以有不少从旁观察的人,皆效法他们的饮食习惯。还有一老人,每天清晨都喝一杯蜂蜜水,倘若他能得长寿,恐怕连蜜蜂也将没有蜂蜜可吃了!
唉!养生之事,虽然也是君子所重视的,然而圣人殷切的教诲我们,所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生死之事皆是业果决定,岂是我们所能完全明白的?即使孔子也只是活到古稀之年,难道是他没有养生之物可吃吗?孔子的弟子颜回仅活至四十一岁,早孔子三十年而死,莫非是因生活穷困而早夭的吗?可是世间有活到七、八十岁甚至上百岁的,仍挑着担子出门做小本生意,而他们平常却是连稀饭都是有一餐没一餐的。由此可知,宗伯陆公是因为平常积德而延寿的,与吃龙眼并没有什么关系啊!更何况还有真正的长生不死之法——佛教的净土法门呢!
华藏讲记组恭译
凡事都有因果,為什麼健康長壽?過去生中持不殺生戒,無畏布施,所以得這個果報。事實上,自性本具無量德能,但是我們現在迷失自性,所得的福報是修得的,經上教我們,修財布施得財富,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在迷位時,修因得果,這是修來的;如果恢復自性,一切福報是自然的,不是修得的。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將心安住在阿彌陀佛上,現前就得真實的利益:健康長壽、百病不生!心清淨,身就清淨,身心清淨怎麼會有毛病?而且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真的無量壽了!
須臾背念佛之心,刹那即結業之所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敬请常念阿弥陀佛(可点击)
每日一素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新方法北京白癜风治疗最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