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各地元宵节的文化习俗也丰富多彩,包括赏花灯、猜灯谜。、舞狮、舞龙、踩高跷等。其中,舞龙的从山东沂南古墓中发现的画像石上推断,这一习俗在我国起码有年以上的历史。
舞龙之俗与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拜有关。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图腾,源于古代的民俗信仰。
图腾崇拜来源于万物有灵的信仰,是最早的祖先神。
中医是一门植根于中华文化的自然科学,与龙的关系是必然的。
金人庞锖《春雷起蛰》诗“待到春雷惊蛰起,此中应有葛陂龙”句中的“葛陂龙”,就来源于一段中医与龙的传说。
东汉时期的费长房向一老者学习医术,辞归时老翁赠他一根竹杖作坐骑。费长房骑上竹杖瞬息就到了家,他弃杖于葛陂。当回顾看时,竹杖已化为巨龙飞腾而去。这虽然是神话传说,却反映了中医与龙文化的渊源。
在中医的基本理论“五行学说”中,龙占据其一,号“东方青龙”,主万物萌发,喻生机勃勃。
中医治病用的药物中也有用到“龙”来命名的中药,如龙舌草、龙须参、龙涎香、龙珠子、龙眼肉、龙脑香子等。
《伤寒杂病论》中小青龙汤、大青龙汤,为伤寒六经证治之主方。这些都是借助于神话中龙的特性而命名的。
可见,龙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十分高大的。
在古人心中,龙是最善于变化的。龙上能入天,下能潜水,并且善于变化。《周易》上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可以说是人生至理。
于是就具备了沟通天地,做天地间的桥梁和信使的能力。那些帝王君主们之所以以龙自比,其根本点就在于瞅准了龙的“通天”的神性,和充当天地间桥梁和信使的能力。
自古以来,人们就相信龙有征瑞的神性。作为吉祥嘉瑞的神物,龙能给他们带来绵延多多的幸福和好运。正是从这两层意思上讲,我们说龙的精神也是造福人类的精神。
龙不仅是古时人们的精神寄托,也是中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桥梁,为中医文化的繁衍昌盛带来了力量。
以上图片来源与网络,侵删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