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声明
外观不能作为鉴别蜂蜜真假、优劣的依据。除非极个别情况,否则不能通过照片来断定蜂蜜的真假。
之所以给大家介绍蜂蜜的外观,只是给您提供一个参考。
蜂蜜的结晶状态
总体来说,蜂蜜会有液体跟结晶两种状态。蜂蜜的结晶现象就如同水会结冰一样,是一种单纯的物理变化。蜂蜜的主要成份是葡萄糖和果糖这两种单糖,结晶是葡萄糖分子在低温时从蜂蜜中析出,重新排列。所以葡萄糖含量越高的蜜种,结晶速度越快,同时我们又知道,葡萄糖的甜度是蔗糖的0.7倍,而果糖的甜度是蔗糖的1.5倍左右。如果从感官上去判断,甜度越低的蜂蜜,结晶速度越快。
正常的结晶过程应该是由下往上,直到整瓶完全结晶。
由下往上逐渐结晶的过程如果结晶呈块状漂浮,那多半是蜂蜜有问题。
底层结晶,中间液态,上层不明漂浮物影响结晶速度的因素大致有三种:
温度,也是最主要的因素,最适宜结晶的温度是13~15℃。蜜种,洋槐、枣花、龙眼,一年内不易结晶;油菜、百花,半个月即可结晶。浓度,同种蜜源的蜂蜜,浓度越高结晶速度越慢,整瓶结晶而且比较紧致。荆条蜜的结晶同样的荆条花,中蜂蜜结晶后细腻,意蜂蜜能看到明显的颗粒感,但这种颗粒,用手指捻动时也像油脂一样,稍捻即化,感觉不到颗粒的存在。如果您看到的蜂蜜结晶呈现有棱角的块儿装,手指捻时比较坚硬,那多半是白糖造成的。
中蜂荆条蜜结晶细腻意蜂荆条蜜呈颗粒状遇到这种块儿状结晶,要谨慎椴树蜜的结晶椴树蜜同样也是中蜂采集的结晶细腻,意蜂采集的结晶后颗粒感强。
中蜂椴树蜜意蜂椴树蜜其他蜜种的结晶状态我就不赘述了,不管哪个蜜种的蜂蜜,结晶后颜色都比结晶前要浅,有没有颗粒感都属正常,但如果硬得捻不化或者是捻动的时候有摩沙的砂砾感,这就要当心了。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我国最“硬”的蜂蜜当属云南的苕子蜜,也被称作“硬蜜”可以用刀切成块儿状,并且可以用纸包起来。应该是跟炼乳的形态比较接近。如果您看到那种硬得需要用锤子砸着卖的蜂蜜,可以举报,也可以绕行,那是最典型的骗术,从云南一路骗到东北了,还屡屡有人上当。这里也给大家贴一个图片参考。
最典型的假蜂蜜蜂蜜结晶前的状态
蜂蜜刚从蜂巢中取出来一般都是粘稠的液体状,颜色从洋槐蜜的水白到荞麦蜜的深黑,可谓是色彩丰富。这里我只贴几张有代表性的图片,供大家参考。
洋槐蜜
能取到水白洋槐的场地不多,多数地区洋槐开花时都会伴生有其他杂花而导致颜色偏黄。真正的水白洋槐多取自陕西、安徽的部分地区。
荆条蜜
荆条蜜在结晶前是这种琥珀色,中蜂跟意蜂色差不明显。
葵花蜜
以下这组葵花蜜从液态到逐渐结晶的图片,是我在百度搜到的,看上去合情合理,提供给大家。
荞麦蜜
这黑色的荞麦蜜,是不是跟糖浆的颜色比较像?据说闻起来的味道更特别,我就不描述了。
重要的事情再重申一遍:除了极特殊情况以外,根本不能从外观去判定蜂蜜的真假优劣!!
有经验的老师傅通常都是靠口感去判断,但这个口感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是长期品尝真蜂蜜才能建立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