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龙眼 >> 龙眼特征 >> 正文

作文点评amp味道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6-14 12:57:08

味道

文\遂平一中八5班廖佳音

“味道”这个题目,属于单独名词命题,应该不难打开选材的思路。

一般说来,“味道”一词具有抽象性,不管你选择它的何种解释作为选材的参照,都需要先将它具体化,也就是对这个词进行必要的补充,如:友情的味道、理解的味道、成长的味道、春天的味道、撒谎的味道、母爱的味道……

其实,不论怎样添加、补充,“味道”都是自己的一种亲身体验。这就告诉我们,这个命题的对象,必须指向“我”(自己)的感受,或者是“我”(自己)对某件事物的认知,因此,在审题时,需要先弄清命题本身的意义,而后才可以做必要的延伸。

从这个角度出发,此题,可以写一次经历或感受,如廖佳音同学的《味道》,就是写一次小测验后的思想经历;可以采用双关手法,取一个具体的事物,用双线索来表现一种情感,如《龙眼的味道》,字面上是写龙眼的清甜美味,而实际是写父爱全在细节处;也可以写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互爱的温情,如《微笑的味道》;当然,还可以写某种品行或精神,如《不服输的味道》等等。

没想到,一次小测试,却让我品尝了酸甜苦辣的味道。

点题自然,简明,看似随意,确是精心设计。原本只是“一次小测试”,应该不会生出什么大的故事来,然而,一个“却”字转折,便生出了悬念,不由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心,想问一声:这是怎么回事呀?

五天枯乏无味的数学课过后,周末进行了数学小测试。我可是信心满满地做完了整张卷子,只等着公布分数时,有个还不错的成绩。这样想着,难免有一种甜甜的感觉涌上心头。

进入叙事。先写“我”在这次“小测试”中的自我感觉。一个“信心满满”,一个“只等着公布分数时,有个还不错的成绩”,暗示“我”对这次“小测试”,还是有信心得个好成绩的,于是,自然生发出“甜甜”的感觉来,这也是一种文中点题的方式。其实,这段文字是为下面出乎意料的考差做伏笔。

晚自习,老师把卷子发了下来。“天啊!”接到手的试卷变成了一个炸雷,卷面上一个个红色的大叉子,再加上“44”的数字,几乎把我打蒙。哎,这下玩完了!回家可怎么交代啊?心里有黄连般的苦,还真没法说出口!

一个“天啊”的惊叹,强化了“我”的惊诧之情,因为事先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于是,“44”这个分数,就成了击顶的“炸雷”。这个“炸雷”的比喻用得贴切,生动。紧接着是心理活动描写,以突出这种感受的“苦”,扣应了命题中的“味道”。

看着同桌的试卷,只有眼羡的份,一个个红勾在卷面上跳舞,忍不住有股酸楚涌上心头……随之落下了不争气的眼泪。同桌考了分,而我考的还不足人家的一半。想到这,我如同嚼碎了一个朝天椒,满嘴辣味,像燃烧的火苗,一下子窜遍了全身,真狠自己太不争气!要说,我平时也是爱数学的呀,怎么突然就考这么差呢?

继续发展故事,略写“酸”的心情,细写“辣”的感觉。“酸”在与同桌的作比较,成绩远不如人家;而更多的是“辣”——小作者用“辣”,比喻内心激烈的自责。这段文字呼应了“味道”里的“酸”和“辣”。文中的拟人句和比喻句,既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也丰富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心里敲着小鼓,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为没法给妈妈解释而愁绪满怀。

这段文字一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是再次为故事的发展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悬念——因为“我”没法解释,那么,妈妈知道后会怎样做?读者也难免心存猜测与不安。“心里敲着小鼓”句是个借喻,借助“敲着小鼓”,来比喻内心的忐忑不安,十分形象恰切。

站在大门外,心里忐忑着,犹豫了片刻,最后还是鼓足勇气推开了家门。妈妈慈爱地迎了出来:“闺女回来啦,饭刚做好,快洗手吃饭。”我用微微颤抖的声音告诉了妈妈我的测试成绩,原本以为她会大发雷霆,狠狠地揍我一顿,但她的反响却出乎了我的意料。妈妈像早就预测到似的,温和地劝我,把分数的事放下来,先安心吃饭,并不时地给我夹菜,还开玩笑说:“考多少分,那只是个数字。是数字就会变化,不值得灰头土脸地不开心。”看妈妈没有生气,我也就渐渐安下心来,胸中那种辛辣的味道也渐渐消散了。

又一次出我意料。当“我”把实情告诉妈妈之后,她并没有“大发雷霆”之怒,反倒是规劝“我”,引导“我”先安心吃饭,把分数的事放下来。小作者对妈妈的语言描写并不多,但是,却真实地表现了妈妈的教育有方。妈妈那句话的潜台词是:不要为一次没考好而垂头丧气,不要眼睛只盯着分数。那应该怎样做呢?妈妈没有具体说,但是,这个留白的内容,足够我们去想象,去补充了。其实,只把妈妈的话写到这里,要比让妈妈讲一番如何对待分数的大道理艺术得多。因此,在适当的时候留白,体现的是一种写作的技巧。

晚饭后,我把卷子拿出来给妈妈看,然后我们俩坐在一起,仔细地研究着这些题错在了哪里,该怎样纠正,也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做错答案。慢慢地,我的心明亮起来。看着妈妈温柔的神情,我感到心里好温馨,好甜蜜!

上面写了妈妈的“言”——用言语疏导。这段就是写妈妈的“行”——用行动引领。让女儿明白并养成正确对待学习与分数的习惯,这要比简单粗暴地训斥、责备、逼迫,甚至拳头相向的施教方法要更科学,更有效。也正是妈妈懂得家教的艺术,引领女儿顺利走出了阴霾,悦纳了阳光,所以“我”感到“好温馨,好甜蜜”——照应了“味道”的命题。

到此为止,小作者没有接着写自己将要好好学习的决心和志向,然而,如何对待分数与学习,显然已经成竹在胸了。

这篇文章中,小作者注意了留白的运用。“留白”手法,即所谓的“艺术空白美”,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果,能够给读者留下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值得学习。

一次小测试,让我体味了酸甜苦辣,也让我明白了,正是五味杂陈交织在一起,才组成了有滋有味的学习生活……

篇末扣题,并突出了主题,做到了前呼后应。

这篇作文,通过“对分数较好的预期”(甜)→“意想不到的落差”(苦)→“眼羡与自责交织”(酸、辣)→“妈妈的教育引导”(甜),而一步步展开,且前有伏笔,中间点题,后有照应,层次有序,结构非常完美。

小城说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hwwh.com/lytz/248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龙眼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