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博白的小伙伴来说,夏天就是一个吃和玩的季节,特别是正值暑假之际,当农忙渐渐接近了尾声,田里玩过了泥巴,河里也摸过了鱼吓,吃过黄皮和荔枝之后,该到龙眼闪亮登场了,这个夏天,最让人难忘和回味的何止是山上的棯子,还有家门口屋前屋后的龙眼。
当然,小编家也不例外的,在乡下的老家,龙眼树就是一道天然的屏风,把阳光收聚其中,这样的农家,在博白比比皆是。我的家乡博白县是桂圆肉的主要产地,有“中国桂圆之乡”的美称。早在年,博白就被定为国家优质龙眼生产基地,年,博白桂圆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称号。博白桂圆肉以色泽黄亮、肉厚、糖分较多著称,泡开果肉呈梅花形,汤色微黄透澈,气味芳香、清甜可口。
自古以来,博白县就有加工桂圆肉的习惯,据当地历史资料记载,早在一千多年的唐初时期,博白民间就盛行加工桂圆肉。博白县系广西桂圆肉的主要产区,提到博白的桂圆肉,那可是名声在外。特别是博白三滩镇,更是传统的桂圆肉加工和种植基地。
说到桂圆肉,小伙伴们是不是流口水了?不妨跟小编走起,这次不是去小编家,而是去博白桂圆肉的生产和加工重镇三滩镇溜溜。
8月10日,小编一行在当地村民李承官的带领下,来到了博白三滩镇的学田大坡村,参观了村里的桂圆肉加工和生产现场。李承官也是众多加工和生产桂圆肉的一员,他说,因为龙眼开花时节遭遇罕见寒冷天气,今年博白的龙眼普遍都减产,再加上村里都是老树居多,部分也被砍伐掉建新房子了,所以我们在村里看到的龙眼并不多,现在正在加工的龙眼都是从外地收购回来的石硖,小部分为当地百年老树的优良品种,眼下正值石硖大量上市的时候,我们在现场也看到了热闹非凡的桂圆肉加工场面。
在三滩镇,生产桂圆靠的是传统工艺,每年7月大暑节气前后直到中秋前后,都是桂圆肉加工季。每到这个时候,整个镇里都会掀起一阵加工狂潮,全镇总动员一般,每村、每户都有人在剥龙眼,每个人都是这些三滩桂圆肉的生产者。据说,这里每逢到加工桂圆肉的时候,很多在外地做老板或者是打工的三滩人,都会回到三滩加入加工桂圆肉的行列,用“全镇总动员,一起加工桂圆肉”这句话来形容三滩桂圆肉加工热潮,一点都不过分。
剥,是桂圆肉生产的一道重要工序。用挑刀一颗一颗地把龙眼的外壳打开,挑除果核,取出果肉。在三滩,剥龙眼肉都是用人工,人人都是高手,就连小孩们的剥工也很了得。在一家作坊门前,一百平方米的房里围坐着二十来个圈,每个圈大概四五个人,大多是妇女、老人和小孩。每个圈里都放着一个簸箕,一颗颗刚去核的龙眼正整齐地摆放成一个圈,仔细看,晶莹剔透的圆肉,在光线的照射下,泛着闪闪亮光,如同一颗颗透明的珍珠,令人垂涎欲滴。
剥好了之后,就到烤干了。一簸箕一簸箕的桂圆肉被放入一个大烤炉里面,一般这样的烤炉能放数百斤桂圆肉,点起慢火开始烤。慢工出细活,一般需要10小时左右才能烤干。
这就是烤好的桂圆肉。上等的桂圆色似琥珀,半透明而有光泽,松软而稍带弹性,含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桂圆肉是传统的名贵滋补品,它性甘温、归脾、长智、养心、补血,故归脾汤用它入药,治思虑劳伤,心脾及肠风下血症。人们用桂圆肉配以沙参、玉竹和猪肉煎汤,味甜而不腻,作为暑天佐膳佳肴,名文曰“清补凉”。也常以桂圆肉煮鸡蛋,作为产妇或病后体弱者的滋补食品,还可以将桂圆肉配上若干味补药泡成酒后,对神经衰弱,气备两亏有疗效,也是年老气衰者的常用养身饮料。
产自中国桂圆之乡广西博白县产的桂圆肉,是很好的送礼佳品,送爸妈、送同事、送亲戚朋友的最佳礼物。肉厚,甜且香。口感软糯、柔韧。龙眼香味浓烈,使您过口不忘。特别是博白三滩产的桂圆肉,绿色加工,不熏硫磺、无任何添加剂,是博白一道响当当的特产名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