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龙眼 >> 龙眼品种 >> 正文

冬至养生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8-2-22 17:29:07

冬至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阴”最旺的时候。根据物极必反、阴极必阳的理论,所谓“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所以从冬至这一天开始,阳气则开始逐渐回升,故人们常说“冬至一阳生”,冬至是一个阴阳转枢的日子,若能从此时起,顺应阳生阴敛之势进行导引、食饵、药物等一系列的养生保健,则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故冬至养生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甚至很多地区把冬至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日而一直延续到今天。

冬至养生,在起居方面应注意防寒保暖。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在精神方面应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生活中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

冬至饮食原则

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食宜清淡,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因此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吃饭宜少量多餐。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

冬至饮食养生

1.通经活络红糖枸杞老姜茶:冬季气候寒冷,而寒则血凝,易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时感手脚冰凉,而常喝红糖枸杞老姜茶,对人大有益处。

枸杞子有滋补肝肾、明目、益面色、长肌肉、坚筋骨之功效。久服有延年益寿、延缓衰老之效果。

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按结晶颗粒不同,分为赤砂糖、红糖粉、碗糖等,几乎保留了蔗汁中的全部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如铁、锰、铬等,营养成分比白砂糖高很多。

2.御寒进食有讲究:在寒冷的冬季,往往使人觉得因寒冷而不适,而且有些人由于体内阳气虚弱而特别怕冷。中医学认为,在冬季应吃些御寒并补益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甲鱼、麻雀、虾、鸽、海参、枸杞、韭菜、胡桃等。

增加蛋白质:对于老年人来说,脂肪摄入量不能过多,以免诱发老年人的其他疾病,但应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其制品都能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质不仅便于人体消化吸收,而且富含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可增加人体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增加脂肪的摄入量:由于冬季气候寒冷,机体每天为适应外界寒冷环境,消耗能量相应增多,要相对增加一些脂肪的摄入量,如在吃荤菜时适量摄入一点点肥肉,在炒菜时多放些烹调油等。

怕冷补充无机盐:医学研究表明,人怕冷与饮食中无机盐缺少很有关系。专家建议冬季应多摄取含根茎的蔬菜,如胡萝卜、百合、山芋、藕及青菜、大白菜等,因为蔬菜的根茎里所含无机盐较多。

矿物质要适量: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人体的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补充钙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海带等。食盐对人体御寒也很重要,它可使人体产热功能增强,因而在冬季调味以重味辛热为主,但也不能过咸,每日摄盐量最多不超过6克为宜。

增加产热营养素:产热营养素主要指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因而要多吃富含这三大营养素的食物,尤其是要相对增加一些脂肪的摄入量。

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增加摄入维生素A,可以增强人体的耐寒能力,应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的肝脏、胡萝卜、南瓜、白薯等食物。增加对维生素C的摄入量,可以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应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等食物。

冬至营养餐

羊肉粥

原料:羊肉、粳米、盐、葱、姜。

做法:取鲜羊肉克,粳米克,盐、葱、姜适量。羊肉洗净切片,葱、姜切成碎块备用。将粳米淘洗干净,同羊肉及调味品一同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熬成粥。

功效:益气血、暖脾胃、添精补髓。阳气不足、气血亏损、腰膝酸软者适用。

小米龙眼粥

原料:小米克、龙眼肉15克、粳米50克。

做法:将小米、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铝锅内,加入龙眼肉,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熟,加入白糖搅匀即成。

功效:补心肾,益腰膝。

黑豆核桃泥

原料:黑豆粉1匙、核桃泥1匙、牛奶1杯、蜂蜜1匙。

做法:黑豆克,炒熟后待冷,磨成粉。核桃仁克炒微焦去衣,待冷后捣如泥。取以上两种食品各1匙,冲入煮沸过的牛奶1杯后加入蜂蜜1匙。早晨或早餐后服。或当早餐,另加点心。

功效:黑豆能补肾,配合核桃仁,可增强补肾力量,再加上营养丰富的牛奶、蜂蜜,能营养神经,增强体质。

赞赏

长按







































白殿治疗
白殿治疗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hwwh.com/lypz/8062.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龙眼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