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乡愁、一次记忆…
祠堂前,道路旁,庭院外……一棵棵古树安静地陪伴小村庄和人们度过年华。有的巍然伫立,为村民遮阳;有的垂绦依依,轻抚着流淌的河水。对于村民来说,古树的意义除了对环境生态的利好作用之外,更多的是陪伴着一代代人成长,静静地记录着江门新会崖门和百姓的故事。
历经岁月风雨的洗礼,从一棵小小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守护一方土地,见证沧桑岁月,亲历风云历史,为今人留下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在崖门镇就有这样的古树。
崖门古树名木
编号:
品种:龙眼无患子科龙眼属
拉丁名:DimocarpuslongganaLour
树龄:约年
级别:一级古树
胸围:50厘米
树高:10米
管护单位:崖门镇政府
该龙眼树生长在崖门镇府大院内,树茎已经空了,但枝叶茂盛,该树表皮细看好像一条龙围着树身向上转,十分有趣。
它的树龄约年,属于国家一级古树。这棵树从树根往上米左右的地方,只有树皮没有树干。细看树的表皮长着不少树瘤,树瘤大小不一,大的树瘤直径约有0厘米,小的仅像手指头一样粗。在空心的另一面,有一个直径约有10厘米的树瘤,很像龙头,后面有一排排的小树瘤,就像龙身,一直向上围转。
据对崖门历史文化颇有研究、曾编著《崖西志》的钟显宗介绍,崖门镇政府所在地以前是南合关帝庙,居住着一个叫策林的和尚,他是广州人,离家出走来到崖西,直至去世也没回过家乡,家人专程来访,他都避而不见。
策林和尚初住南合关帝庙时,对庙中的龙眼树爱护有加。看到龙眼树表皮老态龙钟,细看好像龙围着树身往上转,认为这是一棵龙树,会保佑当地群众。他每天都细心照料这棵龙眼树。村民见到策林和尚这样关心龙眼树,都认为那是棵龙树,对这棵树爱护有加,并且经常供奉它。后来,策林和尚因避祸离开南合关帝庙,移迁到黄冲圩北极殿,他对那棵龙眼树还是念念不忘,经常回庙照看,并出钱请当地村民照看,直到他离世。
编号
品种:乌榄橄榄科橄榄属
拉丁名:Canariumpimela
树龄:约年
级别:二级古树
胸围:10厘米
树高:1米
位置:崖门镇明苹村苹岗谷坑晒场尾
管护单位:崖门镇明苹村委会
乌榄树分布于我国南部,常生于低海拔的山地林中,树干通直,树冠广阔,枝繁叶茂,是优良的庭院风景树。乌榄树果实不堪生食,种子即“榄仁”,是制作中秋月饼中的"五仁”之一。生长在崖门明苹村的这棵乌榄树,长出一大一小两株,树龄近00年,是新会区境内树龄最长的乌榄树。
编号:
品种:朴树榆科朴属
拉丁名:CeltissinensisPers
树龄:约年
级别:二级保护
胸围:厘米
树高:11米
位置:崖门镇古斗村村口
管护单位:崖门镇古斗村委会
这棵古朴树姿态潇洒,虬曲古朴;树皮糙斑而不裂,生着厚厚的鳞皮;树干挺拔,枝条婆娑,独木成景,它伫立在通往古斗村的水泥路旁,俨然是在大花盆里一棵壮观的盆景。
这棵像盆景的百年朴树一年四季都非常好看,春节新叶初放,满枝嫩绿,夏季绿叶蔓枝,层层叠翠;秋季叶色深黄,随风起舞冬季落叶殆尽,可作寒树欣赏。
古斗村大部分村民都来自广东、广西两省18个县,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村民们个个都爱护这棵古朴树,如同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古朴树紧挨着民宅而生,枝叶伸入村民家中,这些村民都会好好保护它们,舍不得砍掉。如果谁砍树、折树,大家就会纷纷指责他。
据介绍,当年古斗村修路入村的时候,古朴树阻挡了水泥路,但村民没有砍树,而是让路绕了一个弯,还用水泥筑个圈,把树围起来保护。村民认为这棵朴树是保佑村民的神树,逢年过节或是有红白喜事,都要到树下来拜拜以求平安。
编号:
品种:细叶榕桑科榕属
拉丁名:Ficusmicrocarpa
树龄:约35年
级别:二级古树
胸围:厘米
树高:17米
位置:崖门镇崖南车站
管护单位:崖门镇崖南社区
编号
品种:细叶榕桑科榕属
拉丁名:Ficusmicrocarpa
树龄:约35年
级别:二级古树
胸围:厘米
树高:13米
位置:崖门镇崖南车站
管护单位:崖门镇崖南社区
崖南车站前面有两棵古榕树,树冠茂密,枝叶婆娑,是崖南镇的地标。榕树所在之处是圩镇中心崖南车站,崖南人离家外出,均须在榕树下候车,古树经历了崖南人的离别与团聚,见证了崖南的变迁,崖南人对这两棵古树都怀有深厚的感情。
小时候,古树是一方玩耍的天地
我在这头,小伙伴在那头
幼小细嫩的胳膊环抱古树一周
旭日东升的清晨里夹带着爽朗的笑
天真烂漫的面孔定格童年的美好
长大后,古树见证了爱情的洗礼
我在树下,你在我眼里
互相拥抱时不离不弃的誓言
鸟鸣蝉叫的午后空气中尽是甜蜜的味道
信誓旦旦的承诺许下最重要的决定
后来啊,古树见证了阖家团圆的时刻
我倚靠着树,你倚靠我
幼辈嬉笑追赶儿孙事业有成
夕阳西下的黄昏里尽是天伦之乐的幸福
感恩古树的陪伴与上天的眷顾
而现在,古树是让人思念的远方
古树是最隽永的记忆,
一直在那等待着人们回忆……
来源:魅力崖门
赞赏
长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hwwh.com/lyfb/20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