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龙眼 >> 龙眼营养 >> 正文

二月二说龙齐鲁晚报网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3/5 11:19:26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马汀

农历二月初二,简称“二月二”,称为“中和节”,又称“春耕节”、“农事节”,是一个传统的农事民俗节日,其由来已久。据说起于三皇之首的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一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为黄帝、虞舜、夏禹所效法,延续下来,至周武王正式定为国策。

关于“二月二”的民谚很多。譬如: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

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等等

甚至,与时俱进,又流行着一些很时尚的新谚语,如:

二月二,龙抬头,事业更上一层楼。好运连连乐无忧,收到信息好兆头。

二月二,龙抬头,快乐跟着感觉走。财源滚滚日进斗,恩恩爱爱手牵手。等等。

由此可见,“二月二”的谚语,都离不开“龙”。这是为什么?

首先,要从古人对天象的认识说起。我国古代天文学家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把天空可见的星区分为“四象”,以四种动物命名,即青龙(亦称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其中“龙”,是一种想象出来的动物。

(图片选自网络)

二月二日,在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前后。惊蛰,开始打雷,蛰伏的万物开始出土行动。而古人认为“龙”是一种能行云降雨打雷的动物。二月二打雷,就是“龙抬头”。所以,二月二,叫春龙节、龙头节,或称龙节。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龙”的美妙的习俗和传说。

如有的地方,二月二,吃炒黄豆,或吃爆玉米花,叫“金豆开花”。据说是起自唐代。武则天废唐立周,触怒玉帝,玉帝命东海龙王三年不下雨,百姓苦不堪言。龙王不忍,就偷偷降了一场大雨。而玉皇大帝察知,竟认为是触犯天条,将龙王压于大山之下,并宣称,“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黎民百姓,为了报答龙王解救之恩,就在二月二这天,家家户户,爆玉米花,或炒黄豆,叫做“金豆开花”,祈求玉帝释放龙王,叫“龙抬头”。

有的地方,二月二这一天,妇女不动针线,说是怕刺了龙眼;有的忌洗衣服,是怕伤了龙鳞---------

那么,“龙”究竟为何物?这完全是古人想象出来的一种神奇的动物。《易经》早有“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等说法。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解释“龙”字:“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后人又描绘“龙”为蛇身、马头、鹿角、蜥蜴腿、鹰爪、鱼鳞、狮尾等的复合型动物,这就是“苍龙”星象演化过程,而且能走,能飞,能游泳,能行云降雨,故称之为“神龙”。中华民族早就把“龙”奉为一种与本氏族有密切关系而崇拜的图腾,号称“中华龙”。所以,中华民族一向自称“炎黄子孙”,又称“龙的传人”。

不过,作为一种图腾,有其发展演变的过程。有学者认为,“龙”最早是黄帝部落的图腾,图像比较简单。后来,随着黄帝部落先后征服蚩尤、炎帝等部落,就增加了这些部落的图腾,逐渐形成了“龙”的复杂的形象,成为华夏族的图腾,而且赋予“龙”以高贵和神秘的力量,号称四大瑞兽(亦称“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玉龙,造型简洁,形似蛇。殷商时代的玉龙,其造型就是虎头蛇身,头上有两只鹿角。秦汉时期的龙,则趋于走兽,似虎似马。到了宋元时期的龙,就基本形成了现在所描绘的龙的神奇形象了。

过去还有“龙生九子”的古老传说,说龙生有九子,都不成龙,而且各有不同的形象爱好。所以,人们常用以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这个“九”是虚数,表示“很多”的意思。不过有学人还是综合一些文献,凑集了九种动物,以附会各种传说,而且其说不一。过去,一些寺庙、宫殿及饰品雕像中一些稀奇古怪的怪兽形象,都是龙的九子。

再从“龙”字的字形、字义的演化过程来看,也可以了解“龙”的神异之处。“龙”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像龙在飞腾的形象。“龙”又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能行云布雨,善于变化,并掌管天下水系。所以,“龙”字的形体也随之千变万化,神采飞扬。有人把“龙”字的各种形体集中起来,汇成一幅《九十龙腾图》,奇妙无比。由“龙”字构成的语汇,更是精彩纷呈,融汇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农历二月二,是民间的传统民俗节日,也是“龙”的节日。

(本图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马汀,生于年10月,淄博市张店区人。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今山师大)中文系。从年起先后在淄博六中、十一中任语文教师。淄博市首批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先后发表教学论文、散文、诗歌等余篇,个人先后出版散文集《杂记与漫谈》《打磨子轶事》《农民杨玉宽》《晚霞集》《牵手集》《冬天里的收获》等。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hwwh.com/lyyy/270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龙眼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