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羊爸爸
霜降一过,很多地方的气温已经比较低了,真的到了凉燥盛行的时节。
大家总说润燥要多吃银耳,百合,雪梨,莲藕……但很多人吃下肚,却不好受。
嘴唇、皮肤、眼睛、鼻子,还有大便的干燥,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停在胃里不消化,人变得更怕冷了,甚至大便也稀糊了。
这说明,吃下去没有润到身体,还凉了胃,生了痰湿。
其实是因为莲藕、雪梨、百合这些,基本都是偏凉润的。如果是素体阳气不足,脾胃比较虚寒,平常就不会感到燥热,反而是感到干冷干冷的朋友,并不适合这类凉润的食物。
那么,想要给身体补一补,润一润,又碰上阳气不那么足的脾胃,吃些什么会比较好呢?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个。
糯米,温润五脏
小时候对于糯米的喜爱,是因为那一股软糯清香。唇齿间的咀嚼,将这略带厚重的米咽下的瞬间,仿佛五脏也充盈了。后来才知道,这份滋养厚重,是因为糯米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
糯米性温,能补脾润肺,它比一般的大米营养价值更高,更“补”一些。秋冬季节,日常我们很适合用糯米来温润五脏。在平时煮饭煮粥的时候可以适量放一些,简单的米饭吃着也更加软糯清香了。
《本经逢原》说到:“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粘滞,且利小便,以滋肺而气下行矣。”
因为它性质黏腻,消化能力弱的人,不能多吃。但如果把糯米磨成粉煮粥,就不粘滞了,而且还利小便,补肺润肺的同时还可以让气下行。
秋冬时节,有些人容易因为肺燥、肺失肃降而咳嗽。表现出来的主要是气逆,就是感觉咳嗽的时候有气往上冲,说话喘气咳嗽就会加重,舌面会比较干,舌质也偏淡。体质虚寒的还会有四肢无力的症状。
这时候,煮上一小锅糯米粉羹喝一喝,效果非常好。
糯米粉羹做法:
取50g糯米磨粉,加入适量清水,明火熬煮30分钟以上,放温适量服用。
花生
补脾胃,润肺燥
小时候并不喜欢吃花生,总觉得那是男人们的下酒菜,唯一对花生有过好感的,是长大以后有一次妈妈打豆浆的时候加进去几粒增香,入口的那一瞬间被惊艳到了,后脑勺都被这一口馥郁的浓香打动。从此也会经常吃上几颗。
花生味甘,性温,入脾。落花生在土里生长,比起很多树上长的坚果类,它得土气更多,补脾的功效更好些。花生的香、辛之气还能润肺,总得来说,它很适合秋冬吃,补脾胃润肺燥。
花生的吃法其实是有讲究的。蒸煮着吃,温补,而不生痰。生吃还能化痰,但对于一些脾胃虚弱的孩子会难消化些。
而如果是油炸烘烤或者炒制的,那就热性太过,容易生痰、上火了。我家厨房会常备花生米,平时我们煮饭熬粥打豆浆,都可以抓一把放进锅里一起煮,吃起来非常方便。
一些秋冬肺燥引起的咳嗽,干咳久咳,适量地吃点花生就会缓解。如果出现口干,舌淡,干咳无痰或者少量清白痰,皮肤偏干等这些肺燥的症状。就可以煮一些蜂蜜花生汤食用。
花生汤做法:
花生放入锅中,加入沒过花生的水,熬煮20~30分钟,最后调入蜂蜜。出锅后喝汤即可。
最后提醒一下,发霉的花生不可食用,过敏者也要注意禁食。
龙眼肉
适合带娃心力交瘁的妈妈
温润的龙眼,是补益心血的好东西,它能入心脾两经,可以让我们的气血不耗损那么快,尤其适合带娃心力交瘁的妈妈们。
《本草求真》记载“思虑而气既耗。非甘者不能以补。思虑而神更损。则非润者不能以济。龙眼甘润兼有。既能补脾固气。复能保血不耗。则神气自尔长养,而无惊悸健忘之病矣。”
意思是说,思虑耗损气血,需要用甘味来补,损伤的神,又必须用润的东西来补给。平时坚持每天吃一些龙眼肉,各种健忘,心悸惊恐的毛病也能逐渐得到改善。
我每年秋冬都会买几罐龙眼肉,泡水,煮粥,干嚼都很好吃。但说起龙眼,就要提到这个很有名的小方子——玉灵膏。
这个方子很小,就用了龙眼肉,西洋参,白糖三味,但它却是阴阳气血同补的。王孟英盛赞它“大补气血、力胜参芪”,就是制作有一些耗时,需要把这些食材放在米饭上蒸次,大约40个小时,有时间也可以自己做一做。
具体做法:
选天然烘干的龙眼肉,西洋参打粉。龙眼肉,西洋参,白糖10:1:1。(吃多少做多少,只要按比例就行)放入炖盅内。盖上一层纱布,不要密封,每天煮饭时蒸,蒸足一百次。大约40个小时。蒸够时间以后,取出装罐,密封冷藏保存。每次开水冲服一勺,一天1-2次。
足够的蒸制时间,能祛除龙眼的滋腻温火之性,它会从甜腻慢慢变得苦涩回甘,最终是好吸收不容易上火的。
今天提到的这三种食物,虽然有秋冬常见的补益温润特性,但也并不是适合所有人,尤其是身体比较淤堵,不管是痰湿,还是积食,凡是不够通畅的都不宜过多食用。
如果是舌苔比较厚腻,有口气情况。或者正在感冒发烧咳嗽,还有身体壮实不那么虚的,这些情况就不需要过多温补啦,我们酌情食用即可。
但是如果像我一样,虚寒怕冷,秋冬容易皮肤干燥,津血不足,那么就可以每天吃一些,用这些食物的能量帮我们过好这秋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