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龙眼 >> 龙眼品种 >> 正文

走遍南安丨千年古刹传统竹文化,据说这个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7-10-31 17:20:21

这个乡村以竹为名

竹文化画上墙

美的颇有内涵

这个乡村以竹为媒

开发竹旅游

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和谐村

旅游

初夏时节,官桥镇竹口村一片苍翠葱茏,竹子扶疏摇曳,在阳光下,洒出一片淡淡的影子,美丽的竹林,既是一幅绿色的画,也是一首抒情的诗。

今天,我们来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宁静、安闲的村庄,竹口村距离官桥镇区12公里,四周绿树环抱,村里没有任何企业工厂,全村人,大多以务农打工为主。最近到过竹口村的游客都说,竹口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在我们一进村,马上就发现了。

主持人李建明

为什么在自己的院墙画这样的画呢?

竹口村村民王民主

这些壁画不是我们家自己画的,这是我们村庄统一画的,而且我们村庄每一幅画都有一个故事,我们家门口这面文化墙,那五个塔是我们村庄一个寺庙,叫五塔岩,那五个塔还是国家级的,是国宝,我们村庄里面还画了很多,可能有20至30幅。

一路走,一路看,村庄的村貌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竹口村这样的大型墙体手绘画每走几步就有一处,每幅画都有一个“特别”的主题。

竹口村村支部书记王文荣:

村庄大概十多处,总共多平方,每个文化墙都有它的故事,结合我们这个村庄石人沟公园、五塔岩,普照寺、田野风光,山围塘,毛泽东语录,宣传党的政策。

原来,今年以来,竹口村以建设文化墙为契机,做“活”村文化,精心绘制的具有竹口特色的文化墙,成为竹口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些墙体原本都是空白、废置的,如今华丽转身,成为一面面崭新的彩绘文化墙,既美化乡村生活环境,还成为宣传竹口村特色文化旅游村的重要名片。

那么,为什么要以竹为元素来画这些文化墙呢,据说,这跟竹口村的村名有很大的关系。

古道

竹口村村支部书记

王文荣:

这是古代祖先们走的,以前挑水果到泉州、晋江的必经之道,以前是古道、小道,人走的道,因为祖辈们村庄进进出出都是走这条小道。我们以竹得名,这个路是村口,所以叫竹口。

竹口村村民王声顿

祖辈们进村庄,在村口里面满山遍野是竹子,陆续发展到水果,竹子就在我们村口,这个路是去青阳五店市,当时祖辈们挑着水果到那边卖,开荒种水果,我们村庄有十种水果,从正月的桃、梨、橄榄、丁柿,还有荔枝、杨梅、龙眼,种类还是挺多的。

竹口村还以驻地得名。元、明、清属三十三都,民国称为“竹口保”,年成立竹口大队,年改称竹青大队,年自立竹口村。竹口村祖辈们辛勤开荒,山林种有荔枝、龙眼、杨梅、橄榄、桃李等,是泉州市有名的水果村之一,尤以荔枝誉满闽南境内。

竹口村近年的努力,都是为了打造竹口村旅游文化特色村,很多乡贤纷纷慷慨解囊,支持竹口村建设,这当中,也离不开竹口村的村民们。今年,村里准备筹建一个特色农耕博物馆,村里一座古大厝主人王声洁,更是主动把古厝让出来,作为农耕博物馆的馆址。

▼古厝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有将近年的历史。

竹口村村民王声洁

大厝是我的太爷爷,到我这边第四代了。我是传承我祖爷爷乐善好施的精神,我祖爷爷在清朝的时候,是做我们闽南有一个行当叫打银行当,到附近各村收银子打银子,他有一种精神,他看到一些贫穷的人,他都伸出援助之手,捐赠一点银两,一点钱财,捐大米,到后来得到一个美誉,这个美誉用闽南话讲叫“没米煮找竹口举”,我祖爷爷叫王鼎举,祖厝就是他所建的,这么一段美丽的故事。

现在,古厝已经在整理卫生,村里也在收集旧时农耕器具,不久的将来,这里就会是一个古香古色的农耕博物馆。

作为文化旅游特色村,竹口村不仅有美丽的村容村貌,优秀的村民们,还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刹五塔岩,村里正在规划和建设五塔岩风景区。

目前,景区正在进行恢复工作,卧佛古殿后的竹林以后将打造成许愿林,供游客踏青。

今年年底,游客就可以看到一个“古早味”的景区。

编辑:南安电视台新媒体中心

北冥有鱼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Zan,

小编工资涨3毛!

----------------------推广-----------------------

赞赏

长按







































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中国白癜风协会成员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hwwh.com/lypz/7627.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龙眼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