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三伏天才刚开始,
走在户外就有分分钟被“融化”的感觉。
面对暑气逼人的高温天气,大伙儿也不闲着,
各种冷饮、雪糕、冰西瓜齐齐上阵。
警惕!夏天贪凉后果很严重,
适当吃“热”才是夏季养生王道!
夏天切莫贪凉,6大疾病易缠身!1、关节痛
夏季经常发生关节痛、肌肉紧张等问题,其实这和夏季过度贪凉有关。冷风、冷水、冷饮等刺激,使得湿邪入侵,导致原本的湿邪之气加重,气滞血凝,出现关节痛、酸胀、麻木和红肿等问题。
2、颈椎病
导致颈椎病的病因有很多,夏日贪凉也是其中之一。长期对着空调坐,使颈背肌肉受寒,血管遭受刺激,引起痉挛、狭窄、血栓等问题,进而容易出现头痛、头晕、恶心、脖子痛等。而对于本身就有颈椎病的人来说,切记不要贪凉,在空调中也要注意颈部的保暖工作。
3、痛经
很多女生都有痛经现象,痛经最大的病因是受凉,身体受到风寒之邪入侵,引起血管收缩,出现气血凝滞的现象。因此,女生在夏天切不可贪凉,否则会加重痛经的现象。而即便原本不痛经的,一味贪凉,也会慢慢出现痛经现象。
4、湿气重
夏天原本就是湿气比较重的季节,不注意很容易沾惹外湿。但如果贪凉,尤其是喜饮冷饮与凉茶,会易于损伤脾胃,降低身体的祛湿功能,加重体内湿气淤积,使得湿邪更盛,内湿更加严重。身体一旦湿气严重,各种疾病也就随之而来了。
5、面瘫
夏季是面瘫的高发季节,常常发生一觉醒来面部表情不受控制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夏季天气热,人体的大量汗液被排出体外,而毛囊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受冷之后便会出现面部神经肿胀、表情不受控制等现象。
夏日炎热,避免不了会吃些凉性的东西,但是一定要适可而止,不能一味贪凉。中医专家表示,“以凉抗热”并非最健康的抗热方式,甚至会因为寒气和热气交替,导致机体不耐受而生病。事实上,以热抗热才是解暑的正确方法。
夏天会吃“热”,才是养生的高手果蔬:葡萄、韭菜
中医养生讲究“不时不食”,夏季正值葡萄、龙眼、荔枝上市的季节,适当食用这些温热性的水果可以改善肠胃功能,促进人体基础代谢。
蔬菜中,南瓜性温健脾,可加强肠胃蠕动;韭菜补肾温阳,可增进食欲。
食用时应注意控制食量,阳虚体质、脾胃虚寒的人可多食用;但体质湿热、阴虚内热、患有急性结膜炎的人应慎食。
肉类:牛羊肉
夏天吹空调、喝冷饮容易使体内寒气过重。食用羊肉、牛肉等热性肉类可以温阳散寒,补中益气,尤其适合夏季手脚冰凉、气血不足的人食用。
古语有言“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足以见羊肉在伏天的效用。但是食用热性肉类时要注重荤素搭配,温凉互补。
如吃涮羊肉火锅时,要多吃些白菜、冬瓜、青菜,以平衡温凉寒热。有牙痛、上火、发烧感染症状和体质偏热的人,应忌食热性肉类。
热食:汤面、热粥
三伏高温闷热,许多人都会出现食欲不振、体乏无力等“苦夏”的症状。古语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这时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面食,出一身汗,能够带走体内的大量热气,解暑降温,开胃理气。
可多以热汤面、热粥等热食作为主食,缓解吃过多冷食给身体带来的不适。茶饮中红茶性温,很适合脾虚胃寒的人食用。
调料:生姜、辣椒
盛夏适当吃点辣也有助散热,早在唐朝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里就提到,“辛主发散”,即辣味食物有助于将体内的热气消散。现代的科学研究也表明,辣味食物能让人体各部位血管扩张,如此一来身体就会散热。对于湿气重的地区来说,夏天吃辣还能给身体“除湿”。
夏天要出热,才能排热驱寒热水洗澡、泡脚,帮助机体排热
夏天,很多人喜欢冲凉,以此迅速降低体温。但是专家指出,夏季毛孔张开,人体突然用冷水激一下,毛孔就会立即紧缩,导致身体里面的寒气出不来,最终造成对身体的伤害。而且突然间的冷水浴有可能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发作时会有头发晕、眼发黑、呕吐的现象,严重的话,可能会引起颅内大出血。因此,夏天冲凉水澡,风险比较大。
由于夏天气温接近人体的温度,人体散热方式以汗蒸发为主最好。同时,夏天热水洗脚也会起到防暑抗热的作用。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区和五脏六腑的反射点。古人云:“睡前洗脚,胜似补药。”夏季也不例外。当时虽然感觉有点热,但事后反而会带来凉意和舒适。
运动出汗,逼出陈年寒邪
夏季是毛孔张开的时候,这个时候最适合多出汗,逼出体内的陈年寒邪,这样可以在立秋之后减少患上风湿病的几率。因此,在夏天适当运动来出热汗,可以提高体温调节功能,加强人体的耐热能力,也可以增强体质,防止中暑。不过夏季运动应尽量避开气候炎热的中午,运动时应及时补充水分,运动后要及时擦干身上的汗水。另外,运动不可过于激烈,也不要太多。
夏日,焦金烁石的高温环境,实在让人无法忍受。只贪图一时的凉意就搭上健康,简直是得不偿失。小编在此建议大家一定要理性解暑,不要冲动。
更多美味菜谱,
白癜风治疗去哪里北京中科白癜风康复明星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hwwh.com/lyjz/8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