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龙眼 >> 龙眼分布 >> 正文

补益心脾龙眼肉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3-13 2:48:02

每日一话

谈医论道,鉴古思今

字数统计

阅读时间

全文大约

个字

读完约需

2分钟

导语:桂圆因其种圆黑光泽,种脐突起呈白色,看似传说中“龙”的眼睛,所以得名——龙眼。

注:龙眼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夏、秋两季采收成熟果实,干燥,除去壳、核,晒至不黏。

天津东门里李氏妇,年过四旬,患痢三年不愈,即稍愈又反复。其痢或赤或白,或赤白参半,且痢而兼泻,其脉迟而无力。

分析:40岁妇人反复泻下,下痢赤白脓血,此处诊断为痢疾。推测该妇人应有腹痛、里急后重等不适,而医案中并未详述,只用“痢”一字概括。在治疗痢疾方面,刘河间曾提出治痢之常法,“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

痢疾病理性质有虚、实、寒、热之不同,且变化多端。痢疾日久则伤气、伤阴,结合患者脉迟而无力,可得知病证属里虚寒无误。张锡纯先生在本医案中使用的治法是补脾益气,补益心脾,补气生血之法。

先用生山药细末,日日煮粥服之,这就是著名的薯蓣粥(主治:阴虚劳热,或喘,或嗽,或大便滑泻,小便不利,一切羸弱虚损之证),恢复患者脾胃之气,接着又每日嚼服蒸熟龙眼肉一两左右,吃了十几天,泻下之证愈,痢疾明显缓解。

此处龙眼肉滋养心血,保和心气,且能滋补脾血,尤其适用于本医案中泄痢日久,子盗母气,心脾两虚,气血俱虚之证。脾气得运,脾恢复摄血统血之功能,下痢赤白脓血即除。

性味功效

龙眼肉、桂圆肉(去壳与核用)。

甘、温。归心、脾经。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本品甘温,入心、脾经,善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既不滋腻,又不壅滞,为药食两用滋补佳品,适用于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的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之证。

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本草记载

《神农本草经》“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魄,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

《本草求真》“龙眼,气味甘温,多有似于大枣,但此甘味更重,润气尤多,于补气之中,又更存有补血之力。故书载能益脾长智,养心保血,为心脾要药。是以心思劳伤,而见健忘怔忡惊悸,及肠风下血,具可用此为治”

附医话一则

一少年心中怔忡,夜不能寐,其脉弦硬微数。考虑其心脾血虚,脉道失去濡养,脉弦硬且数,予龙眼肉,用饭蒸熟后,当做点心吃,这样前前后后吃了一斤多的龙眼肉,病症除。可见龙眼肉在治疗忧思过度,心脾血虚,心脾两伤,心悸怔忡,疗效显著。

1.明·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M].华夏出版社,.

编辑校对:作者/W嘉仪,编排/Small铭,校对/青橘医话学术部,图片/昵图网、BaiDu等。

版权声明:本文为青橘医话原创稿件,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授权!

投稿邮箱:zy

qingjuzhongyi.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hwwh.com/lyfb/219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龙眼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