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颂扬医者仁心,最常用的两个成语便是“悬壶济世”和“杏林春暖”。但你可知“杏林春暖”这个典故是出自长乐?
而有多少人知道,长乐在历史上曾有百余年时间将县治设在“一旗二鼓三董奉”的董奉山下?
一旗二鼓三董奉
位于福州滨海新城的董奉山,原名福山,后因有“建安三神医”之一的董奉在此炼丹,而改称董奉山。福州有谚语曰:一旗二鼓三董奉,足见董奉山于福州的地位。
海拔.2米的董奉山,气势磅礴,绵延数十里。它在旗山、五虎山和鼓山之间,构成一扇天然屏风,对福州的地理和气候起护卫与调节的作用。
在向董奉山探访的行程当中,记者听到了关于神医董奉的众多民间传说,如“妙手活燮”“一丹两命”“虎守杏林”等等。但为何最终“杏林春暖”成为了医者仁心的指代?
董奉(公元—?)出生于长乐古槐镇青山村。少时钻研医学,后得高人指点,医术精湛。他常四处云游,行医施赈。董奉与华佗、张仲景都是后汉三国时代的名医,史称“建安三神医”。来到董奉出生地,我们便领会到这位千年之前的“神医”极具人性光辉的一面。位于董奉山南麓的董奉草堂,如今是慕名而来的人们必定拜访的景点。步入草堂,但见杏林滴翠,百草芬芳。
相传董奉虽医术高明,为人治病却不取钱财,但有一个特殊的规矩:病愈者要在山中栽植杏树。因此董奉行医处“有杏万株,郁然成林”。董奉再以杏易谷,赈济贫穷百姓。由此看来,医技神奇固然是神医的“硬件”,但后世百姓最称颂和铭记的,应是董奉的“医者仁心”。因为这位神医的存在,后来福山便更名成了董奉山。
董奉山下的另一段风光
然而董奉山作为文化景观,有的并不仅仅是汉时董奉的这一页灿烂。在唐朝时,董奉山下另有一段风光。如今人们在董奉草堂外,可以看到一块刻有“新宁古县”的石头,它标志着这里曾是长乐古县治(新宁)的所在。据介绍,在唐武德六年(公元),旧名平川的古槐镇曾建新宁县。
然而,此处虽靠近大海交通便捷,却地势低洼。在古代,人类并没有多少抵御海洋力量的能力。大概因为自然因素的考量,长乐县治设在这里一百多年后,至上元元年(公元)便迁到了吴航头。新宁古县虽然只存在短短的年时间,却对此地产生深远的影响。董奉山脚下从此人文荟萃,代有英才。
山、泉、林、石均有特色
如今的董奉山已辟为国家森林公园,它汇聚名人(董奉)、名山(福山)、名水(腊溪)、名树(千年骑岩红榕)、名果(贡果青山龙眼)于一身。董奉草堂景区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此外还有竹田岩景区和腊溪源景区。森林公园内山、泉、林、石均有特色,植被茂盛。从董奉草堂边的龙山福道向上攀登,近可观山石和田园,远可览海天一线。青山贡果生态园位于青山村,占地五千多亩,分为唐园、宋园、元园、明园、清园等五个园中园,各具特色。
生态园内有龙眼十万株,“青山龙眼”因其晚熟、核小、单果大、质脆、味香而在众多龙眼中脱颖而出,特别是“坛夹龙眼”在明朝时就因被列为贡品而风靡全国。每年九月这里都举办龙眼采摘节。
竹田岩景区竹田岩又名叠翠岩,在古槐镇竹田村,该景点有古刹西兴寺、千年红榕和奇特的岩洞而闻名。地方虽不大,但风景优美。这里的蝙蝠洞、一线天、寒水洞、清风洞等十分凉爽,是夏日避暑的好地方。
承载着悠悠千年历史的董奉山,独具文化旅游探幽之魅力。
来源福州晚报
新媒体编辑桫椤
赞赏
长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hwwh.com/lyfb/21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