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龙眼 >> 龙眼吃法 >> 正文

散文红丫丫那年,我曾在桂圆东路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2-25 13:38:33

那年,我曾在桂圆东路

文/红丫丫

不知不觉又到岁末,走在街上随处可见一串串的红灯笼,在阳光下,微微透出红光,温暖喜庆地摇曳,仿佛提醒我们:要过年了!每每此时,往事就一幕幕浮现:前几年,我曾在呼呼寒风中,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里讨生活。

第一次是年寒假。这一年生活特别艰难,有一种捉襟见肘的寒酸——每月固定的房贷、车贷、装修贷让人喘不过气来,还有孩子的生活费、家庭必须的开支,每月基本没有剩余,想到“年关”更使人彷徨。怎么办?我那时想到的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摆档口卖春联利是。一不违规违法,二因为听说它稳赚不赔——投入小见效快,当然前提是要舍得放下身段抹开面子发动亲戚朋友来帮衬。对急于赚取一点小孩子过年利是钱的我来说,面子是不过是一块遮羞布,解决燃眉之急才是王道。于是,老公在我的软硬兼施之下也就妥协了,经朋友指点和帮助,我们开启了人生第一次“摆地摊”之旅。

我的第一次“摆地摊”选择在娘家的小镇上。因为人脉资源各方面都有优势,朋友有空也过来帮忙。所以相比之下,第一次学人做生意还算比较顺利。那年,除了本钱,确有小赚。

但是在娘家边摆地摊,也有诸多不便,比如要娘煮菜送饭不说,还有娘觉得不好意思和三姑六婆说:我那教书的女儿在圩街上摆春联。娘觉得没面子,也觉得失了我的面子。一句话:看到女儿辛苦她心里难受。

所以第二年寒假前,我早早就和老公商量好:出城里尝试一下吧,可以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也不用过于勉强人。

年年末,高州年货及花市选址在桂圆东路头一大块空地上,也就是现在的永盛中心城楼盘的那块地。那时候,桂圆东路也还没开通成现在的永青大道,空地还是一大块被碾实了的黄泥地,经市场管理人员简单规划,一道道的线就分出了一个个档口。经过竞价,我们用起底价块标了一个宽3米,长4米的在第二排中间的档口,位置一般,但租金比在乡镇贵了2倍多。但好位置的档口竞价一般都上到了三千,很多档主还都是两三个连标的,这样店面就大一些。有个老板还霸气地标下了连续五个档口,规模之大,让我们这些小白咋舌。所以最后我们得出结论:我们是来凑热闹的。

标好了档口,就该开始进货了。我们选在高州城西春联利是批发街进货。以前出入那条街,觉得那里街道狭小,出入不方便,铺面也老旧,想着做这行的老板大概生意也有限吧。后来去晃悠了几次后,才发现隔行如隔山,里面也是大有乾坤。想要做好这一行,先要把好进货这一关。你看春联这一块,从长度上分,有一米三、一米六、一米八、二米二的,还有更长的“对王”三米的。材质上分有普通纸质黑金的、黄金的;花边的、金边的;有上档次盒装书法的;还有植绒的。而这两年比较热销的书法又分出不同厂家的,本土“珠江”便宜但质量不过关,正牌珠江“年年好”偏贵但全年晒不变色;还有自带背胶的、没背胶的……就这一样挑选都让你发呆半天。然后利是,也有大中小三六九等之分,而且内容五花八门,都是过年吉庆的好话。老板娘见我们挑选那么艰难,就笑眯眯帮我们选了一叠,我们不解。老板娘说把每张开头第一个字连起来横读就可以了,我们一看——得財五百万!果然有一手!又比如灶君位,在乡镇,往往只贴一张灶君纸就可以了,也有在灶君两旁再贴利是的。而在城里,除了灶君神,还有土主神,一方乡土一处例。还有横额、门神、灯笼、利是封……诸如此类,五花八门,让人一时手足无措。

但遇到的困难远不止这些。比如搭铺位的框架子,摆春联利是的面板,我们不是专业的,如果花钱添置那么多用具,也不划算。所以,尽量就地取材。比如到邻近工地拖回一些结实的废弃竹条,跟临近学校的朋友借来一些废旧板,然后找来工具,叮叮当当撸起袖子干起来。又因为光亮度不够,还要买回电线电灯等一一安装。前前后后,竟然忙乱了三天。还没开市,就已经累得散架。

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坚持。

终于在年二十一,我们可以开档了。摆春联,一般在这个时间开始陆续有人帮衬的了,然后到年廿四、廿五之后,人流就会日渐增多,就开始更忙。

第一天,我们选择在早上十点前去开档。想着城里人吧,哪有那么早出来逛街市的。出发前,我选择把午饭一起煮好带过去,然后想着晚上回来再做晚饭。这样,有时间睡眠,两人可以解决吃饭问题——孩子放假后我们直接送回农村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了,不想他们也跟着受累。

九点半,我们比预定提早到达了档口,想不到我们竟是最迟的一个!周围的档口都已经摆得妥妥当当,有的已经有不少客人帮衬了!都说城里人上班朝九晚五,怎么这样早!

忽然醒悟,如此早起帮衬春联档口的人,大概也是那些早起帮衬菜市场的大妈叔婶了。原来城里的春联档口也是半个菜市场呀!

到档口之后,马上着手各种忙乱,虽然帮衬的人还不多,但很多事情是要自己一一理清,做到心里有数的,比如各种规格的春联摆放在哪里,是否有错乱,对文是否对应了等等。

就这样忙到了中午,却又发现一个意想不到在等候着我们。那年末,恰遇上史上最强的寒潮。天整天阴沉沉的,风呼呼地吹着,人站着都感觉手脚被冻僵,要不停地搓一顿才有知觉。我们早上带来的热腾腾的午饭,中午拿出来的时候,饭凉了,菜凉了,而汤已经冻出了一层油块。也没地方加热,汤水自然不能喝,只能冷饭就着冷菜,避开客人的视线,躲在档口的旁边,胡乱将就地吃。不由想起平时在街上见一边摆卖一边吃自带盒饭的大妈大婶,看时觉得怜悯,此时我不也是如此吗?那一刻,感觉真狼狈。

好不容易到了傍晚,想着一天辛苦快可以结束了。之前在乡镇,傍晚六点多集市散去,人流散去,圩就散了,也就可以收好档口,回去吃晚饭,好好休息了。但在这里,却发现不一样。傍晚之后,城里的人好像才养好了精神,纷纷出门来溜达了,哪怕是在这样冷的天。这才发现,我们严重估错了城里摆档口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第一天晚上,我们没点外卖,饿着肚子候到将近九点才收好档口回去。两人也不想多说话,回去简单煮饭菜吃了,然后简单洗洗,十点半,倒头就睡。这时才感觉两条腿不是自己的了。

这份工作真的有点超负荷了。

第二天,我7点半前煮好早餐和午饭,然后,两人赶在八点半前到达档口,这个时间也已经不算早了。睡眼朦胧,腰酸背痛,但在客人过来的时候,却是要笑意盈盈地温暖招呼:叔,看看有什么合适的,帮衬帮衬吧!

这就是生意:有人客来,你必须笑脸迎着;没人客来,你就慢慢候着。哪怕你看到客人是在你的档口晃荡两下又去帮衬了别人,你也要按下内心的焦虑耐心地候着。有时候你会遇到各种奇葩的客人,比如来了一个叔,你问他要看哪些,他摇摇头,就站着专注看挂出来的对文;你忙不迭为他介绍对联种类;他又转向利是,好吧,又赶忙说利是。这下他安定挑选利是了,大的看看,小的问问,选了一个,又放下一个,最后所问的一个竟然没有。好,记得旁边档口有这个,忙不迭去调回来,忙了大半天,终于凑完整五张利是。

好吧,顾客是衣食父母,我就是这样安慰着坚持着。

中午时分,没地方午休,倦意袭来时,有时就去溜达一下其它档口,瞟一眼别人的货品,对比一下优劣。看到那些位置好档口大的,生意确实了得。听说那个一口气拿下五个档口连通的是开春联厂的,所以要什么都有,货品齐全,人手充足,而且价格也比我们更优惠。所以人家人气旺也是必须的。

而春联厂档口旁边是和我们一样只标了一个铺位的,他们是夫妻加儿子档。夫妇两白净富态,一看就不像为生活奔波劳碌的人。经过交谈,知道他们是已经退休在家的,儿子去年毕业闲着无事,就学人家摆春联权当是参加社会实践,今年下半年已经考进了中国移动上班,想着还有些货尾,就再添置一些,卖完了就收手明年不干了。老两口面善健谈,大概人脉也广,销量比我们的好多了。

而和我们档口斜对面的是两档年轻人,一个叫程仔,二十多岁,人不高,直率,平时外出散捞,临春节回来和朋友合作摆档赚两钱。另一档叫大强,一个一看就比较靠谱的大井人,也在城里供了一套房,平时在老家跑些生意,这几年都趁年末出来摆春联小赚一下,他的两个妹妹负责送饭和帮忙。

因为都是比较爽直的人,所以老公和他们几个谈得比较投机。又因为老公后来带来了煮水工具,大碌竹和几张小板凳,所以,人流量少时,他们就会坐一起,“咕噜噜”地轮换着吹一会大碌竹,喝一口水,互相询问一下进展情况,又逗笑两句,在寒冷的冬天里也可以解解乏味。特别是到最后几天,客流量大,去货多,某些货品我们刚好没有的,就去跟他们拿一点过来顶上,有些他们没有的,也就过来我们这边拿去顶上。年廿九晚,我们还一起叫了“盛香烧鹅”外卖,团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吃过饭后,我和大强都准备拆档回去和家人过年三十了,只有程仔他们不用理会家里事情,准备在年三十继续赚一笔。

而我印象深刻的是另一顿晚饭。那是摆档后的第三天,天气依然低沉阴冷,哈出的气都成了白烟。时不时有顾客过来帮衬,忙乱中也就到了七点,这才想起晚饭还没有解决。

“你的档口在哪里?我没找着。”这时,亚如,我小学的同学兼闺蜜来电话了。

“你们还没吃饭吧?我刚才在附近吃饭,就想到你们,所以打包了一份过来。味道还好,是中山皇鸽和羊肉饭。”她这人,一向是快言快语,不矫饰的。

“呀,你们都还没吃,这一点也不够吧。你们先吃,我再去买几个面包过来,到时不饱可以顶替一下。”见了面,简单交谈几句后,亚如也不管我们同意与否,就坐上她那辆小绵羊离开了,不一会,又带回来了好几个热腾腾的面包塞在我的手上。让我无言哽咽。当我把这事配图发圈的时候,我的妹妹留言说:肯定是亚如,她这人心地最好!是的,我的妹妹都知道我们的情谊。寒里送饭。谢谢你,好闺蜜!

这些点点滴滴足以温暖那一年所有的寒潮。

但内心的惶惑与低沉仍时常萦绕心头,挥之不去。这生活不是我所熟悉的生活,也不是我向往的生活。它强度大,时间长,奔波且乏味,那段时间里,我们严重缺少睡眠,极度疲倦。但每天一到早上,又必须如打鸡血一样精神抖擞地出发,早早加入滚滚的车流中,那种感觉就如一颗尘埃,淹没在人流里,低伏到了地上,再也开不出花来。

所以,在年廿九的回家路上,我们都达成共识:赚多赚少都算了,明年不再来。

有很长一段时间,这段经历还是我的一个梦魇,每每想起,心头仍是呼呼寒风。但我仍然感谢那段时光,因为它让我在疼痛与挣扎中学会了坚强,让我看到了只要坚持生活就有无限多的可能。同时,又收获了互助、关爱与温情,让我看到,人生路上,尽管有高低起伏,可有真情相伴,寒冬就能跨越。

(图片来自网络,与本文无关,如侵权请联系删之)

精品回顾

红丫丫

惊悚

红丫丫

阿花

红丫丫

老屋记忆

红丫丫,在教坛默默耕耘了二十多载,业余喜欢拼凑文字,随意率性,喜欢生活的阳光明媚,也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hwwh.com/lycf/245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龙眼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