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解析
對應華語
失明
用例
青盲牛、青盲雞異用字青瞑「眼睛失明」或「瞎眼」閩南語漳州腔稱為「tshenn-mê」,泉州腔發為「tshinn-m?」,這是採白讀音,其漢字大多寫為「青盲」或「青瞑」。
「瞑」,《說文?目部》說:「瞑、翕目也。从目冥聲。」就是闔上眼睛的意思,也有直接釋為「目不明」的,《集韻?迥韻》:「瞑、瞑目幸,目不明。」《廣韻?青韻》:「莫經切」下「瞑,合目瞑瞑。」這個音相當於閩南語的「m?/mê」。
「盲」,《說文?目部》說:「盲,目無眸子。从目亡聲。」《廣韻?庚韻》:「盲,目無童子。武耕切。」意思是缺乏眼珠子,其反切相當於閩南語的「m?/mê」。「瞑」、「盲」二字有時通用。
「盲」或「瞑」這兩個字,分別和「青」字組成詞,其讀音相同,語義也相近。「青盲」一詞見於《後漢書?獨行傳》:「(公孫述)皆託青盲以避世。」意思是「都用“眼睛看不見"來遠避人群」,漢醫又用「青盲」來指稱「青光眼」的病。而「青瞑」一詞也見收於辭典中,例如《漢語大辭典》。
但是,一則因為「盲」字比「瞑」略微貼近「眼睛失明」的語義。何況,比起「青瞑」,「青盲」一詞比較常見。因此公告用字採用「青盲」,並且把「青瞑」列於「異用字」一欄。
有人建議把「青盲」的「青」,寫為「睛」或「星」。查「睛」,《廣韻?清韻》:「睛,目珠子也。子盈切。」是「眼珠」之義,其反切相當於閩南語的「tsing」。「星」字,《廣韻?青韻》:「星,星宿。……桑經切。」意思是「天上的星」,其反切相當於閩南語的「sing」。這樣子看起來,「睛」或「星」兩個字和「tshinn-m?」的「tshinn」的音義都有所不合,因此不宜用來取代「青」字。
乾kuann用字解析
對應華語
乾
用例
肉乾、豆乾民眾建議干「乾」是個多音多義的字,依照說文,「乾」的本義是「上出」,也就是草木出土向上伸展的意思。另外也有太陽初昇,陽光上射的意思。這個字後來引申為天、君、父的意思,這種用法的「乾」,閩南語的發音是khian,也就是「乾坤」khian-khun的「乾」khian。
「乾」現在比較常用的意思是「乾燥」、「除去水分」,這種用法的「乾」,在閩南語有文、白兩讀。文讀音kan,用在像「乾杯」kan-pue這種比較正式的用法中,意思是將杯子裡的酒一飲而盡,使杯子由濕變乾。白讀音kuann,指的是將原來含有水分的東西,去掉其中的水分,變得較為乾燥的意思,例如:「曝乾」pha?k-kuann(曬成乾)、「肉乾」bah-kuann、「豆乾」tāu-kuann(含水量比豆腐少)、「龍眼乾」l?ng-gíng-kuann、「葡萄乾」ph?-t?-kuann等。這些例子裡的「乾」是華、臺相通的,只是在華語裡,無論是「乾杯」或「豆乾」,發音都是ㄍㄢ,而閩南語卻有kan、kuann兩讀。
民眾建議要把「肉乾」、「豆乾」的「乾」寫成「干」,但是「干」的本義是「盾牌」,雖然也有很多引申的用法,但是卻沒有「乾燥」、「除去水分」的意思。「干」被當作「乾」的簡寫,主要是因為這兩個字在華語裡的發音都是ㄍㄢ,因為同音,而「干」的筆畫較少,因此就以「干」來代替「乾」。但是在閩南語裡「干」只有kan的發音,不能讀成kuann,意義又不相符,所以不適合作為「乾」的簡體字。
赞赏
△以上文字资料来源于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閩南语正字学习——欲、蓋
?閩南语正字学习——明仔載、加
?閩南语正字学习——媠、代誌
?闽南语正字学习——喙、照起工
?闽南语正字学习——後生、遐的
赞赏
长按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最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最好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hwwh.com/lyyy/7883.html